賣了26.99億,卻虧了1.38億,凈利同比下滑360%。
交出這份半年業績的是美邦服飾(2.290, 0.00, 0.00%)(002269.SZ),當然它還有一個我們久違了的名字——美特斯邦威。
“它居然還活著,好像已經離我們很遠了”。
“上一次提起它,是在給周杰倫刷數據的時候,在歷數周杰倫代言的時候,提到過它耶”。
陪一代人成長起來的國民品牌,就這么被拋棄了?
01
美邦曾輝煌過的。
當然,這也都是錢砸出來的,巔峰時刻的美邦,下得起血本。
每個明星代言,都要支出不菲的代言費,而植入廣告不僅談判艱難,費用也高,據說《變形金剛2》的這幾秒的廣告牌露出,也是價值不菲,光植入費用就高達千萬人民幣。
02
明星效應還是有用的,這錢也沒白花,美邦很快進入高增長的通道,2010年到2012年的業績表現還是很可以的。
2010年43.8%的營收增速和63.4%的利潤增速可以說是平穩增長后的一個跨越,而在2011年,美邦達到了巔峰。
多年明星效應的積累以及《變形金剛3》的植入,當年的“變3同款”賣的非常好,周邊形象的衣服也賣的不錯,營收達到了頂峰的99.45億元,當然也有點遺憾和可惜,遺憾是就差那么一點就可以夠到百億了,而可惜的是,即便四舍五入,也不夠。
而擴張的速度也很快,2007年的時候,美邦的門店是2106家, 2012年達到了5220家,5年的時間,門店數量擴張了1.5倍。
然后,風光的日子,也就止步于此。
這是它最后一次公開精確數字,2013年開始,這個數字開始變成“近5000家”、“4000多家”、“3700多家”,2017年開始,模糊的數字也成了謎,官方的說法就變成了“營銷網絡遍布全國”。
最后的數字也就意味著,3年關店1500家,門店數量跌回到了巔峰前。而在巔峰期堅持了一年之后,本就是微利的美邦,已經沒什么利潤可言了。
2013年,其營收跌回到了2010年的水平,但是凈利卻只是2010年的一半左右,2014年是其最后一次凈利潤過億。
然而,各種廣告也不再好用了。
2015年到2016年,美邦搞了一個有范兒APP,想要發力線上,年輕的“太子爺”周邦威親自坐鎮,并且冠名了當時現象級的綜藝節目《奇葩說》,主持人馬東的花式口播一直在“感謝”,然而節目是火得一飛沖天,而有范兒糊得一塌糊涂。
2015年當年,就虧了4個億。
后來,有范兒倒了,之前倒下的邦購網重新站了起來,繼承了美邦所有的互聯網轉型成果,成為了美邦清庫存的“尾貨市場”。也是,很多消費者對于現在美邦的定位,“便宜”,在線下實體店的評價里面,最重要的部分,就是美邦“99元三件”的T恤。
哦,不對,也不是所有的業務都不賺錢,美邦的股權投資還是很好的,它是上海華瑞銀行的二股東,華瑞銀行還是能夠貢獻持續而穩定的利潤的。
03
“活得不好”的美邦一點也不孤單,它同時代的“潮牌”基本上都算是走得一個路子。
那時候,商場標配還不是H&M、ZARA、優衣庫,國產的才是真潮流,僧多粥少的時代,開個店就是賺錢。
品牌意識崛起,穿上一件“牌子貨”那可是足夠炫耀一陣子的。如果上學的時候能夠手里拎一個花花綠綠的手提袋,都能夠讓人多看好幾眼。
不管是溫州的美邦,還是東莞的以純,品牌的就是最好的,不過最Fashion的還是要數來自香港地區的,班尼路、堡獅龍、真維斯、佐丹奴,不管是真“洋”還是假“洋”,名字就足以把它們捧上天。
在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元的90年代,真維斯的牛仔褲敢賣100多一條,再高端不過了,在青島開的第一家店,想進店先排隊,百元的褲子也是遭遇瘋搶,而在全國500多家店,可以說是內地最強的服裝銷售網絡了。最有錢的時候,給清華大學贊助,清華四教還掛了一陣“真維斯樓”的牌子。
而“意大利品牌”班尼路在世界范圍內被轉手,到了中國內地落地后,基本上快要成為“國民品牌”了,其在巔峰時候,差點就讓優衣庫直接打包回老家。
責任編輯:常福強 |